宏观经济

  • 我国海洋经济平稳运行 引领新常态——解读《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何广顺;

    通过对《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全面解读,深入分析了2014年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主要海洋产业、区域海洋经济的基本态势,并展望了2015年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得出基本结论 :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海洋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传统海洋产业加快转型,海洋服务业稳步发展,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海洋相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海工装备制造及涉海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最为显著;各区域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比重上升最快;预计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海洋经济将继续保持并引领新常态,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加大。

    2015年02期 v.5;No.26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探索与实践

  • 海洋灾害保险参与主体利益分配及合理模式研究

    郑慧;俄丽雯;

    基于现阶段我国海洋灾害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剖析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以联盟博弈为分析工具,分析海洋灾害保险潜在参与者政府、商业性保险公司、投保人三者间的利益份额,得出各参与者的核和稳定解Shapley值。据此,探讨我国海洋灾害保险的合理模式,为建立科学的海洋灾害保险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2015年02期 v.5;No.26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与预测研究

    刘大海;李晓璇;王春娟;鲁景亮;高俊国;

    通过回顾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关研究,归纳出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内涵,并根据海洋领域实际情况,给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定义;基于该定义,定量测算我国2000—2012年期间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运用趋势外推法开展2015年、2020年、2030年、2050年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预测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针对以上测算与预测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2015年02期 v.5;No.2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区域经济

  • 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研究

    赵昕;李霞;

    首先,利用2006—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各沿海省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标准差、极差、平均差以及变异系数四个统计分析指标,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了静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海洋经济总体的协调性逐渐变好。然后,构建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确定协调发展度模型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而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差异、该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差异以及海洋资源差异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影响力较大,且环渤海经济区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联系较弱,同时存在产业同构、产业分工不合理问题。最后,实证测度了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

    2015年02期 v.5;No.26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产业链视角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统筹研究

    于谨凯;李姗姗;

    建立海陆统筹模型,利用WT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要海洋产业进行优势排序,其中海洋盐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居于前三位;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进行关联度测算分析,海洋盐业与陆域一产关联度最高,滨海旅游业与陆域三产关联度最高,海洋交通运输业与陆域一产关联度最高。根据实际情况和WT模型优势产业排序,选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例,根据关联度大小构建以海洋产业为中心的海陆产业链,充分发挥优势海洋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海带陆,有效配置资源,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陆统筹。并对此提出加强海陆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投入和产业链的横向纵向延伸合作,提高整个海陆产业链的附加值,协调海陆行政权责统一规划,处理好海陆各方利益等对策和建议。

    2015年02期 v.5;No.26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基于动态因子分析的上海港竞争力实证研究

    钱学凤;温艳萍;

    研究上海港的优势和劣势,准确定位上海港的综合竞争力,是上海港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STATA软件,首次引入动态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港口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评价,重在了解上海港的动态变化及其地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港横向排名处于上游水平,综合实力较强;纵向上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有波动,其发展潜力明显不足,发展空间几乎枯竭。最后,提出提升上海港竞争力的两个方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与其他港口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以期为上海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15年02期 v.5;No.26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服务质量问题与对策

    鲁小波;陈晓颖;

    通过游客调查、专家咨询、现场体验与电话采访等方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旅游服务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服务质量呈现三个层次:旅游服务质量优秀级地区为大连;旅游服务质量中等地区主要包括丹东、葫芦岛、营口和锦州;旅游服务质量较低地区为盘锦。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主要原因包括:旅游各部门相互脱节;旅游购物发展不利;旅游服务利益导向明显;主动服务意识淡薄;景区餐饮价格虚高;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最后提出了8项提高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服务质量的对策。

    2015年02期 v.5;No.26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国外海洋经济

  • 基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日本海洋产业发展研究

    李博;杨智;苏飞;韩增林;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日本展开了新的"蓝色产业活动",通过海洋产业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利用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雄厚,开放条件优越等优势,在"海洋立国"战略背景下,不断促进提升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的战略地位。在概括介绍日本海洋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支柱产业海洋渔业、沿海旅游业、海洋港口交通运输业和造船业等布局和发展状况等做了浅析,进而分析日本海洋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5年02期 v.5;No.26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征稿简则

  • 《海洋经济》征稿简则

    <正>《海洋经济》(MARINE ECONOMY)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区域海洋经济分会、中山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164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2-1424/P,国内外公开发行。《海洋经济》办刊宗旨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宣传国家发展

    2015年02期 v.5;No.26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