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实践

  • 战略联盟视角下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贷款机制研究

    张玉洁;李明昕;赵鹏;

    为深入研究金融支持海洋经济贷款的内部机制,引入战略联盟理论。首先,以我国开发性金融为例,梳理贷款事前、事中、事后的机制和流程;然后,基于对信贷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内部机制的深入分析,得出通过搭建信用结构框架、项目遴选机制等"政银企"贷款合作的机制,以及专项财政杠杆、贷款增信模式等创新贷款举措,可以有效促进融资效率的结论;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信贷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7年01期 v.7;No.37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无居民海岛开发PPP模式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王琪;尹延科;张霜;

    政府公私合作(PPP)是继行政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之后无居民海岛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分析无居民海岛开发中的公私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无居民海岛开发进程。然而,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无居民海岛开发在海岛权属、项目审批、有偿使用制度及开发模式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面临"短板门""玻璃门"和"弹簧门"等困境。分析国内外无居民海岛开发成功经验,从无居民海岛开发中的PPP模式的适应性角度出发,为解决问题和破除困境提供路径选择,这对完善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制度具有不可忽视作用。

    2017年01期 v.7;No.37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产业经济

  • 海洋水产养殖户参与碳汇渔业生产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徐敬俊;韩立民;罗亚茹;王微;

    以山东省沿海475户水产养殖业主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参与碳汇渔业生产的意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养殖户参与碳汇渔业的意愿不太强烈,愿意参与碳汇渔业的养殖业主占27.8%;调查样本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养殖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大、养殖规模越大、养殖场位于养殖示范区、认为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渔业生产影响大、了解气候与环境变化问题的途径越正规、对国内外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行动的越了解、对通过碳汇渔业减排的认知度越高、认为碳汇渔业应得到补偿的程度越高的养殖业主越倾向于参与碳汇渔业;而养殖业主的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养殖年限、销售状况、对当前气候与环境的关注程度、气候与环境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和对渔业固碳作用的了解情况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碳汇渔业的基础科学研究,建立碳汇渔业的生态补偿制度,尽快就渔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建设进行试点工作等提升养殖业主参与意愿、促进海洋碳汇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7年01期 v.7;No.37 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李显显;

    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相互作用,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的耦合模型,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地区间的科技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存在明显差异。通过SPSS系统聚类法,沿海地区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山东、广东、上海,海洋科技实力较强,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两个系统之间呈良性协调发展;第二类包括江苏、天津、浙江、福建、辽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海洋科技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间的协调作用,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第三类包括河北、广西、海南,由于海洋支柱产业和资源环境特点导致这些地区海洋科技发展水平偏低,明显滞后于海洋产业的发展,处于低度耦合协调。

    2017年01期 v.7;No.37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区域经济

  • 中国沿海沿江沿边与内陆城市经济梯度问题研究

    刘大海;李晓璇;李森;邢文秀;

    基于区位商理论,构建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新指标——人口区位指数,系统测算2000—2014年中国城市的人口区位指数,探索沿海、沿江、沿边与内陆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及演变趋势。研究表明,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城市的人口区位指数均值明显高于内陆城市,说明城市间存在经济梯度;沿海城市的人口区位指数均值最高,表明海洋这一区位因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发现行政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基于以上,从空间布局、时间次序和数量分配三个视角,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对策建议,为缩小海陆发展差距、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参考。

    2017年01期 v.7;No.37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赵昕;朱连磊;丁黎黎;

    海洋生态文明是建设海洋强国和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经济新常态下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离不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和支撑。因此,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四个维度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分析了其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以促进人与社会、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

    2017年01期 v.7;No.37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统计与分析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统计方法研究

    郭越;李琳琳;王悦;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要科学制定海工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解决潜在的问题。海工产业统计是提供海工产业运行情况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于发现产业存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从产业统计问题切入,明确海工产业定义和分类,进而设计统计内容,确定统计渠道、统计方法、统计对象、统计周期等。

    2017年01期 v.7;No.37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海洋经济》征稿简则

    <正>《海洋经济》(MARINE ECONOMY)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区域海洋经济分会、中山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164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2-1424/P,国内外公开发行。《海洋经济》办刊宗旨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宣传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就,关注海洋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

    2017年01期 v.7;No.3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