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有周;
近年来,随着全球渔业装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深远海养殖作为满足优质蛋白需求的新兴产业备受各国重视。面对近海养殖资源和环境容量趋近饱和的状况,我国积极发展深远海养殖业,以贯彻“大食物观”理念,构建多样化的食物供给体系。为了深入探讨与分析我国深远海养殖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的可行路径,我们特别邀请了上海海洋大学韦有周副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笔谈。韦有周副教授指出,尽管我国在过去20多年中深远海养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当前,深远海养殖业主要存在战略价值认识不足、海洋环境影响评估不够完善、顶层规划与政策支持有待提升,以及关键技术和装备尚存短板等问题。为了推动该领域的持续发展,韦有周副教授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促进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此外,还需加大力度推动技术攻关和装备升级,并强化相关人才培养,以实现深远海养殖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15;No.8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 韦有周;梁家英;张效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对海洋事业的日益重视,深远海养殖业已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深远海养殖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限制。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对深远海养殖的战略价值认识尚未全面,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也有待完善,对于其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不足。在微观层面,深远海养殖业的资金投入巨大,且相关配套设施尚不成熟,行业门槛较高,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关键核心技术亟须突破。同时,我国还面临人才储备不足、国际合作有待拓展的挑战,而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仍在探索之中。为了推动深远海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政策支持、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付出努力。创新与突破生产技术和发展模式是充分发挥深远海养殖潜力的关键,也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5年02期 v.15;No.8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高小玲;逯雯雯;胡洁;张效莉;
深远海养殖为渔业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对应对全球天然渔业资源日益萎缩的挑战、拓展“蓝海粮仓”空间、优化水产品供给结构、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渔业发展塑造了新动能。本文基于2023年对山东、辽宁、广东、海南等地区深远海养殖主管部门与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与访谈,结合统计数据和文档资料,系统梳理了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大规模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总结典型深远海养殖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规模发展深远海养殖的可能路径:基于安全养殖和绿色可持续养殖的前提,构建深远海养殖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重点形成深远海养殖“陆基产业园区+深远海产业园区”陆海接力集群式发展新模式;政府引导深远海养殖与改造提升传统海水养殖之间的关系,开发国内市场,开放利用全球市场,掌握产业化发展核心技术,培育高层次海洋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人才、科研、产业三位一体良性发展局面;企业依托原产地、生态化养殖持续壮大规模,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2025年02期 v.15;No.86 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