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苒;方晨;王志宇;
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层次性并具有耦合特征的开放系统。本文基于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赋权法、线性加权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并分析了2013-2022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南部差异最大,北部其次,东部最小”的格局。广东整体的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首位,而广西连续数年为全国最低水平,导致南部海洋经济圈内区域差异尤为突出;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综合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北部差异最大,东部其次,南部最小”的格局。山东、海南海洋资源环境综合水平全国领先,而天津、上海处于全国落后水平;我国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出“南、北部差异大,东部差异小”的分布格局,其中广东整体耦合协调度最高。
2025年03期 v.15;No.8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王晓慧;席世龙;赵秩豪;
海洋渔业作为闽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直接关系到区域产业发展。基于2005-2022年闽台海洋渔业相关数据,利用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比分析闽台海洋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T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海洋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8~1.1之间,呈平稳波动,主要由纯技术变化驱动;台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1.22到0.64,再到1.04,总体呈波动下降,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引起。(2)福建海洋渔业环境政策成熟却受资源约束,环境规制、规模化养殖因素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呈现正相关、负相关,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台湾海洋渔业具有管理细化、资源丰富、产业国际化等特点,但国际环境处罚严格,技术培训、推广、海洋养殖产业、渔业开放程度、规模化养殖等因素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环境规制呈现负相关。因此,在碳中和视角下,闽台两地应从政策、技术及养殖模式入手,提升海洋渔业效率,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03期 v.15;No.87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苏萌;吴怿凡;李蕾;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发展的世界背景下,水产品贸易迅速增长。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针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保护政策也在发生改变。世界各国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不断增加,碳标签作为一种绿色壁垒逐渐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进口的工具。目前,虽然发达国家尚未对中国水产品实施碳标签限制,但随着产品碳标签制度实施的国家范围和产品领域不断扩大,未来发达国家很可能对中国水产品实施碳标签,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产生影响。本文在绿色壁垒对出口贸易影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水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从而推算水产品附加碳标签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首先计算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出口水产品隐含碳排放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碳标签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经济效应存在J曲线效应,在碳标签实施初期会因出口成本提高导致中国水产品出口受阻;长期来看,水产品贸易出口逐渐回升甚至增加,并且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转型升级。同时,出口隐含碳排放对于中国水产品出口额的贡献度约占25%,可以发现对水产品附加碳标签会对中国水产品出口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根据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水产品出口应对碳标签制度的政策建议。
2025年03期 v.15;No.87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 刘锴;彭进;
城市韧性对评估城市承受风险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以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韧性为基础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韧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CRITIC-熵值法对2005-2019年东京、新加坡、釜山、香港、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大连、厦门、宁波11个城市的韧性进行评估,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海洋中心城市韧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基于评估结果探索中国海洋中心城市韧性提升的对策。研究发现:(1)海洋中心城市综合韧性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经济、社会、基础设施韧性指数与综合韧性指数发展态势一致,但生态韧性则正好相反;城市间韧性分化明显,但差距在逐渐减小,亚洲3座样本城市韧性水平整体高于中国,但增速较慢,中外城市韧性水平的差距正逐渐减小,城市等级对于城市韧性水平作用显著,高等级的城市韧性水平往往较高;城市韧性系统内部均衡性不足,高韧性城市和低韧性城市分别有其优劣势。(2)海洋中心城市韧性主要受经济、基础设施、社会韧性的影响,海洋经济密度、人均GDP、水资源供应、城市交通网密度、千人病床数以及文旅指数是制约城市韧性的关键障碍因子。
2025年03期 v.15;No.87 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