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 我国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演化

    李佳苒;方晨;王志宇;

    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层次性并具有耦合特征的开放系统。本文基于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赋权法、线性加权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并分析了2013-2022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南部差异最大,北部其次,东部最小”的格局。广东整体的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首位,而广西连续数年为全国最低水平,导致南部海洋经济圈内区域差异尤为突出;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综合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北部差异最大,东部其次,南部最小”的格局。山东、海南海洋资源环境综合水平全国领先,而天津、上海处于全国落后水平;我国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出“南、北部差异大,东部差异小”的分布格局,其中广东整体耦合协调度最高。

    2025年03期 v.15;No.8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闽台海洋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晓慧;席世龙;赵秩豪;

    海洋渔业作为闽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直接关系到区域产业发展。基于2005-2022年闽台海洋渔业相关数据,利用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比分析闽台海洋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T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海洋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8~1.1之间,呈平稳波动,主要由纯技术变化驱动;台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1.22到0.64,再到1.04,总体呈波动下降,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引起。(2)福建海洋渔业环境政策成熟却受资源约束,环境规制、规模化养殖因素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呈现正相关、负相关,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台湾海洋渔业具有管理细化、资源丰富、产业国际化等特点,但国际环境处罚严格,技术培训、推广、海洋养殖产业、渔业开放程度、规模化养殖等因素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环境规制呈现负相关。因此,在碳中和视角下,闽台两地应从政策、技术及养殖模式入手,提升海洋渔业效率,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03期 v.15;No.87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碳标签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经济影响

    苏萌;吴怿凡;李蕾;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发展的世界背景下,水产品贸易迅速增长。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针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保护政策也在发生改变。世界各国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不断增加,碳标签作为一种绿色壁垒逐渐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进口的工具。目前,虽然发达国家尚未对中国水产品实施碳标签限制,但随着产品碳标签制度实施的国家范围和产品领域不断扩大,未来发达国家很可能对中国水产品实施碳标签,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产生影响。本文在绿色壁垒对出口贸易影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水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从而推算水产品附加碳标签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首先计算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出口水产品隐含碳排放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碳标签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经济效应存在J曲线效应,在碳标签实施初期会因出口成本提高导致中国水产品出口受阻;长期来看,水产品贸易出口逐渐回升甚至增加,并且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转型升级。同时,出口隐含碳排放对于中国水产品出口额的贡献度约占25%,可以发现对水产品附加碳标签会对中国水产品出口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根据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水产品出口应对碳标签制度的政策建议。

    2025年03期 v.15;No.87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 亚洲地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韧性评估及障碍因子分析

    刘锴;彭进;

    城市韧性对评估城市承受风险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以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韧性为基础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韧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CRITIC-熵值法对2005-2019年东京、新加坡、釜山、香港、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大连、厦门、宁波11个城市的韧性进行评估,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海洋中心城市韧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基于评估结果探索中国海洋中心城市韧性提升的对策。研究发现:(1)海洋中心城市综合韧性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经济、社会、基础设施韧性指数与综合韧性指数发展态势一致,但生态韧性则正好相反;城市间韧性分化明显,但差距在逐渐减小,亚洲3座样本城市韧性水平整体高于中国,但增速较慢,中外城市韧性水平的差距正逐渐减小,城市等级对于城市韧性水平作用显著,高等级的城市韧性水平往往较高;城市韧性系统内部均衡性不足,高韧性城市和低韧性城市分别有其优劣势。(2)海洋中心城市韧性主要受经济、基础设施、社会韧性的影响,海洋经济密度、人均GDP、水资源供应、城市交通网密度、千人病床数以及文旅指数是制约城市韧性的关键障碍因子。

    2025年03期 v.15;No.87 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探索与实践

  • 我国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杨振姣;赵晓阳;陈尚;陈博扬;

    海砂是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重要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和海洋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对海砂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在开发利用海砂资源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技术、经济、生态、制度、政策和法律6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海砂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技术层面,淡化工艺落后影响资源质量;经济层面,资源利用率低与市场供需错配;生态层面,不合理采砂破坏海洋环境平衡;制度层面,海砂规划与社会监督不足;政策层面,约束乏力与激励匮乏;法律层面,法规碎片化与执法薄弱。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了多维度的综合对策:技术升级,优化淡化工艺提升资源品质;经济优化,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与市场化运作;生态治理,规范开采行为加强环境修复;制度完善,规范规划管理与强化公众监督;政策驱动,加大惩戒力度与强化激励导向;法律保障,健全法律体系与加大执法力度。通过以上措施,旨在实现海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为保障海洋生态安全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15;No.87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 江苏省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国内外经验分析

    别蒙;顾云娟;钱林峰;李娜;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海洋低碳化发展是促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海洋产业低碳化的发展源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具有“三低两高”的发展特征,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和高效率。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省份近年来高度重视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江苏省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了推进江苏省海洋低碳化转型发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国内外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低碳政策、海洋能源利用、海洋产业集群、海洋科技支持、海洋碳汇等方面为落脚点,提出江苏省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完善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分类指导海洋产业低碳化发展,强化海洋产业联动;推进海洋碳汇系统建设;强化海洋产业绿色低碳的科技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海洋产业人才高地等。

    2025年03期 v.15;No.87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 青岛市海水淡化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范永斌;

    海水淡化作为增加淡水资源的有效手段,是解决我国沿海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海水淡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重点对青岛市海水淡化应用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2025年03期 v.15;No.8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 江苏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钱春泰;顾云娟;

    海上风电装备产业不仅是推动江苏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力量,更是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省份,江苏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迅猛,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了持续推进该产业发展壮大,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风电装备列入着力培育的50条重点产业链和着力做强的30条优势产业链。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相关数据资料,并实地考察相关龙头企业,对江苏海上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补短板、保需求、稳信心3个方面提出了江苏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v.15;No.87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海洋管理

  • 海洋强国系列重要论述赋能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廖民生;孙聪;

    海洋领域的蓬勃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也关乎国家的长远兴衰与安全稳定。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将海洋强国建设定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战略任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加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在新时代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结合相关数据资料,深入分析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明确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在此基础上,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打造高素质海洋人才队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15;No.87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海洋统计调查制度修订策略研究

    魏莱;赵立喜;

    为了提升自然资源统计工作系统、科学、快速的反应能力,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自然资源部修订了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对其中的海洋统计调查制度作了相应调整。新版统计调查制度优化了报表结构,合理删减了指标,加强了信息化手段,既能体现核心职能,又能实现精简高效。本文全面梳理了新旧两版海洋统计调查制度中报表和指标的调整,提出了统计调查目的调整是统计调查制度修订的决定性因素,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现行海洋统计调查制度,预判海洋统计发展方向,服务于海洋经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15;No.87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与实践——以连云港为例

    孙苗;丁健;李国权;谭一杰;

    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是加强灾害防御,保护海岸生态系统健康,畅通公众亲海通道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陆海统筹的重要实践和规划举措。本文以海岸线自然属性为出发点,结合岸线两侧开发利用现状,从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灾害防御、公众亲海空间拓展角度,提出“初始退缩+二次修正”的划定技术方法,并以连云港为例进行验证,探索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在市级的实施路径。

    2025年03期 v.15;No.87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下载本期数据